多进程
前面我们完成了ring0到ring1的跳转,它可以随时被中断,可以在中断处理程序完成之后被恢复。进程此时已经有了两种状态:运行和睡眠。接着我们只需要让其中一个进程处在运行状态,其余进程处在睡眠状态即可。
添加一个进程体
1 | void TestB() |
进程表初始化代码扩充
进程之间的区别真的不大。每一次循环的不同在于,从TASK结构中读取不同的任务入口地址\堆栈栈顶和进程名,然后赋给相应的进程表项。需要注意以下两点:
- 由于堆栈是从高地址到低地址生长的,所以在给每一个进程分配堆栈空间的时候,也是从高地址往低地址进行。
- 每一个进程都在GDT中分配一个描述符用来对应进程的LDT。
LDT
因为每一个进程都会在GDT中对应一个LDT描述符。于是在for循环中,我们将每个进程表项中的成员p_proc->ldt_sel赋值。下面是初始化LDT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int i;
PROCESS* p_proc = proc_table;
u16 selector_ldt = INDEX_LDT_FIRST << 3;
for(i=0;i<NR_TASKS;i++){
init_descriptor(&gdt[selector_ldt>>3],
vir2phys(seg2phys(SELECTOR_KERNEL_DS),
proc_table[i].ldts),
LDT_SIZE * sizeof(DESCRIPTOR) - 1,
DA_LDT);
p_proc++;
selector_ldt += 1 << 3;
}
修改中断程序
一个进程由sleep状态变为run状态,无非是将esp指向进程表项的开始处,然后在执行lldt之后精力一系列pop指令恢复各个寄存器的值。一切信息都包含在进程表中,所以,要想恢复不同的进程,只需要将esp指向不同的进程表就可以了。
在离开内核栈的时候,执行如下语句:1
mov esp,[p_proc_ready]
全局变量p_proc_ready是指向进程表结构的指针,我们只需要在这一句执行之前把它赋予不同的值就可以了。
因为这部分即关于时钟中断,又关与进程调度。所以我们可以创建一个clock.c,也可以创建一个proc.c。1
2
3
4PUBLIC void clock_handler(int irq)
{
disp_str("#");
}
make之后,结果如下:
接着进行进程切换:1
2
3
4
5
6
7PUBLIC void clock_handler(int irq)
{
disp_str("#");
p_proc_ready++;
if (p_proc_ready >= proc_table + NR_TASKS)
p_proc_ready = proc_table;
}
每一次我们让p_proc_ready指向进程表中的下一个表项,如果切换前已经到达进程表结尾则回到第一个表项。然后再make:
可以看到A和B交替出现。这说明第二个进程运行成。
系统调用
系统调用和API类似,当应用程序很多事做不了的时候,只能交给操作系统来做。所以一个事情,可能应用程序做了一部分,操作系统做一部分,这就涉及到特权级的问题了。
下面是本操作系统的运行过程:
实现一个简单的系统调用
我们通过实现get_tick()得到当前总共发生多少次时钟中断。设置一个全局变量ticks,每次发生一次时钟中断,它就加1.进程可以随时通过get_tick()这个系统调用来得到这个值。代码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"sconst.inc"
_NR_get_ticks equ 0 ; 要跟 global.c 中 sys_call_table 的定义相对应!
INT_VECTOR_SYS_CALL equ 0x90
; 导出符号 get_ticks
32
[ .text]
get_ticks:
mov eax, _NR_get_ticks
int INT_VECTOR_SYS_CALL
ret
get_ticks的应用
因为时钟中断发生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,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实践间隔,就可以用get_ticks函数来写一个判断时间的函数,进而代替delay()
8253/8254 PIT
中断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一个被称为PIT(Programmable Interval Timer)的芯片来触发的。在AT以及以后又Intel 8253换为Intel 8254。
8253有三个计数器:
从上可知,中断实际是由8253的Counter0产生的。
计数器有一个输入频率,在PC上是1193180Hz,在每一个时钟周期,计数器值会减1,当减到0就会触发一个输出。由于计数器是16位的,所以最大值是65535,因此,默认的时钟中断的发生频率是1193180/65536~18.2Hz。
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来控制8253.比如,想让系统每10ms产生一次中断,也就是让输出频率为100Hz,那么需要为计数器赋值为1193180/100~11932.
因为控制8253是通过端口的写操作完成的。如下:
以下是8253模式控制寄存器
也就是端口43h写入寄存器的格式。下面是计数器模式位:
下面是读/写/锁位:
下面是计数器选择位:
make一下,运行结果如下:
进程调度
避免对称—进程的节奏感
前面的进程延迟相同,现在将其改变下A、B、C三个的延迟分别为300、900、1500ms,运行结果如下:
从这个我们可以想到,通过延迟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优先级。
通过“轻重缓急”反应在时间上,来表达优先级调度,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被赋予更高的优先级,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。
我们给每一个进程都添加一个变量,在一段时间 的开头,这个变量的值又大又下,进程获得一个运行周期,这个变量就减1,当减到0,此进程就不再获得执行的机会,指导所有进程都为0。
由于每一次进程调度的时候只有某一个进程的ticks会减少1,所以总共调度的次数应该是3个进程的ticks之和(150+50+30)=230。所以:
- 进程A执行循环的次数为:(100+20x2+30x3)/20=230/20=11.5次
- 进程B执行循环的次数为:(0+20x2+30x3)/20=230/20=6.5次
- 进程C执行循环的次数为:(0+0x2+30x3)/20=230/20=4.5次
将各个进程的延迟时间改为10m后,make一下,运行如下: